行業聚焦

“虛擬養老院”成中國解決養老難題突破口

發布時間:2015-05-12被閱次數:18427 來源:

 在人口紅利面臨拐點的中國,養老正在成為最受關注的人口課題。目前,在中國多地出現了一種全新的養老形式——“虛擬養老院”,它將政府與市場相結合,正在成為各地解決養老難題的突破口。


目前,中國老齡化人口已占總人口數量的14%,預計到2050年,中國的老齡化人口將會達到4億。但截至2013年底,中國現有各類養老機構僅4萬多家,床位只有380多萬張。需求多而供應少的矛盾十分突出。


“虛擬養老院”的概念最早由蘇州市滄浪區正式提出。經過多年完善,如今的滄浪區可為“虛擬養老院”的老人們提供物業維修、人文關懷、娛樂學民、應急救助六大類53項服務,為居家老人提供統一規范的標準化、專業化、親情化、全方位、全天候養老服務。


86歲高齡的印邦炎老人的居家養老生活自得其樂。記者在天津南開區新園村小區見到他時,他剛從外面打完麻將回到家中。“老了更離不開家了,哪里也不如家里舒坦。”記者在他家中看到,屋里收拾得干凈利落,一日三餐不用自己操持。


他告訴記者,他與84歲的夫人査禹琴都是大學退休教授。如今每早8點,保姆李玲都會買好菜準時來到印老家中,根據老兩口的口味做好三餐,然后還會把家里打掃收拾一番。而與自己雇保姆不同,李玲是由天津市河東區民政局與易盟集團合作成立的“虛擬養老院”介紹給印老的,李玲并不只為印老,她還為多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。


易盟天津分公司負責人付艷娟說,公司有呼叫中心,簽約老人可直接聯系為其提供居家服務。作為一家專業家庭服務機構,2012年9月,公司就與政府部門開始合作,用呼叫平臺承擔起了河東區虛擬養老院服務,同時通過增設門店的方式,將虛擬養老院的各種服務輻射延伸到了天津市各個區縣。在位于該公司河東區呼叫平臺,“入住”老人的詳細資料和需求都在電腦上一目了然。


還有的養老院為對口社區老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,養老院床位沒有增加一張,服務的老人數量卻大大增加。自2012年以來,天津已有14家養老機構陸續開展社區延伸服務試點,為上千名老人提供了十余萬次服務。“虛擬養老院”虛擬的是床位,而真實的卻是養老服務,它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。


事實上,在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的當下,傳統養老方式成為對現有家庭“421”結構(4位老人、2位年輕夫婦以及1個未成年小孩)最為現實的挑戰。盡管社會養老院不斷完善,但養老不離家仍舊是絕大多數老年人認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。正是在這一背景下,“虛擬養老院”受到了越來越多老人的歡迎。


“‘虛擬養老院’的居家養老目前看是一種既經濟,又方便快捷的現實養老方式。”來自天津的全國人大代表穆祥友說,完備的養老安排不但體現人文關懷,更對接了當前老齡化社會愈演愈烈的迫切需要。


專家表示,除了“虛擬養老院”,解決養老問題的當務之急是進一步統籌各種養老資源,形成政府主導、社會化和市場化機制相結合的養老事業發展方式,進一步建立養老資金投入長效機制。


此外,專家建議政府應穩定養老服務隊伍,對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社保補貼,以減輕虛擬養老院的用工成本。同時可考慮在職業教育中,開設養老服務相關課程或專業,加快養老護理專業服務人員的培養。

 

如需轉載請簽注以下信息:
文章標題:“虛擬養老院”成中國解決養老難題突破口
文章鏈接:http://www.ndfabric.com/index.php/Home/article/detailPage/parentID/1480/cat_id/1484/artID/3243
中國|智慧城市|智能建筑|建筑節能|系統集成|解決方案-延華智能


[上一條]發改委張勇副主任解讀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》
[下一條]PPP基本法激發投資熱情,城市建設迎來新機遇
成員單位
東方延華
武漢智城
海南智城
延華高投
成電醫星
荊州智城
投資者關系
信息披露
問答專區
投資者專線
人才信息
人在延華
人才戰略
人才招聘
新聞與觀點
延華新聞
媒體報道
行業聚焦
站內鏈接
關于延華
聯系我們
合作伙伴招募
網站地圖